玩变老鹰小游戏怎么玩

童年,没有手机、没有电脑、没有网络。然而,我们依然充满欢笑只因那些数不清的童趣: ▼1、小人书 童年 小人书是我们最着迷的读物 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小人书 而且街头巷尾还有小人书摊 两分钱看好几本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人书 就看谁攒的多 多的几箱子 少的也有几十本吧 ▼2、搅糖稀 童年 糖稀好吃 搅糖稀好玩 糖稀有好多种颜色 花几分钱就能买到 买糖稀时小贩给两根竹棍 我们就两手搅着糖稀、拉着丝 边玩边舔,直到玩够了 糖稀也被吃光了 ▼3、打乒乓 记得有一首儿歌: 乒乓球圆又圆,中国出了个容国团 容国团有胃病,中国出了个庄则栋 庄则栋真勇敢,打败了'木村'和'小野'....... 全民乒乓球热,大概就是那时兴起的吧 那个年代,支起一块门板, 两块砖头一根棍架起个'桥' 木头板做成'乒乓'拍 乒乓球憋了热水泡 乒乓球裂口胶布粘 乒乓给我快乐童年 ▼4、丢手绢 丢,丢,丢手绢 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,不要告诉他 只要响起这首儿歌,记忆里的场景总会清晰出现: ……丢手绢的人围着圈儿跑,偷偷把手绢儿放…… 如果被丢者发现后,可手执手绢追赶 丢手绢者被赶上则认输,罚出节目 如果被丢者没察觉,丢手绢者跑一圈回到其背后 被丢手绢者认输,前者坐其位子 被丢者不仅罚出节目,还要担任丢手绢者 ▼5、糊信封 因为穷,在家几乎都帮大人们做过 糊信封呀,包糖纸呀,捡废铜废铁呀 扫树叶用来烧炕呀,劈瓣子呀、做煤球呀… 糊信封价钱非常便宜,糊几十个也就挣几分钱 这也算是当时的家庭副业吧,以补家庭钱不够 ▼6、弹弓枪、弹弓 男孩子都有玩过弹弓(枪) 这种弹弓打人可狠,弹出去的子弹力量很大 当时都用纸来叠子弹的 叠出来的子弹折一下 挂在橡皮筋的机关上,扳机一勾 或拉直的皮筋一撒手,子弹啪的飞出去 要是用个石头什么的当子弹 恐怕会打出人命 有的弹弓是几根树杈随意捆绑的 无论是什么材质 它所承载的,都是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▼7、顶(撞)拐子 撞拐子是男孩喜欢的游戏 撞拐子拼的是单脚站抗击打的能力 校园里课间都很流行玩这个 手抱一腿为攻击腿,另一腿单跳动 进攻,后退,躲闪 可以一对一单挑 ,也可以分组对战 最好玩的是集体混战 很多孩子打成一团 这时一个人单刀直入 左擗右砸有万夫不挡之勇,如入无人之境 ▼8、搭马架 还有个游戏叫做搭马架子 这是男孩子们玩得最嗨的游戏 一个人从后面抱住一个人 被抱的人把两只脚 搭在另一个人的两个肩膀上 由他抱紧了,再挺直了腰 三个人就成为一辆战车 还有一种就是两个人拉着手 一个人坐在这两只手上 也是一辆战车,冲击对方 两个战车相互冲击 多半是一双脚和另一双脚相撞 这种游戏玩起来很凶,常常会被撞翻 那时候街面上常常深更半夜我们才会散尽 ▼9、跳皮筋 跳皮筋儿,是女孩子的最爱 两个人站立作桩撑皮筋 中间一个或者几个人缠着皮筋穿花 而男生就惨了,参与最多的角色是作木桩子 让女生们玩得开心快乐 ▼10、跳绳 跳绳,有集体、双人跳、个人跳 群众基础好,参与人多,极受欢迎 集体跳,有团队精神 个人跳绳有花有式,很有艺术体操范儿 双人跳绳也很有意思,两人要有协同性 ▼11、跳房子 跳房子是常玩的、很有趣的游戏 在地上画一个个格子的'房子' 将沙包丢进格子里 然后单脚将沙包踢进下个格子里…… 当沙包被踢进所有的格子后 这把就赢了,最后通过抛沙包 沙包落到的格子就是自己的房子了 跳房子游戏很有趣,有很多规定 犯规了就要'下市'(淘汰) ▼12、滚铁环(轱辘圈) 用铁丝做一个圈 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 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滚铁环曾是男孩子们的挚爱 每个人的小铁圈如果放在现在 犹如带着滑板上学一样帅气加潇洒 那时马路上车少 在路上滚铁环安全几乎不成问题 ▼13、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是多人游戏 一人当母鸡,一人当老鹰,其余的当小鸡 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 老鹰站在母鸡对面,做捉小鸡姿势 游戏开始时,老鹰叫着做赶鸡动作 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 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 若老鹰用手拍着小鸡的身子便算捉到了 小鸡便要从队里退下来 一场游戏结束后,重新分配角色 上一轮被抓到的小鸡 则成为下一轮的老鹰角色 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▼14、打口袋丢沙包 玩过的丢沙包就是打口袋 口袋是布做的 里面装的都是大碴子,都是自己缝的 ▼15、拍纸牌(打宝) 打宝是论输赢的 谁要是把把标的物(画片)拍得翻过来了 就可以得到对方的'画片' 画片可都是花钱买的 自己在贴到纸盒上 就算手拍疼了、拍红了,也不在乎,玩起来很较真的 ▼16、东西南北 童年老和小伙伴玩,现在你还会折吗 ▼17、抓骨头子儿 抓骨头子在东北叫歘(chua)嘎拉哈 是女孩们的游戏,男孩也常常参与 骨头子儿一般是 猪后腿膝关节的一块特殊形状的小骨头 这块骨头子有4个形态完全不同的面 分别称为耳朵、假耳朵、肚脐、鼓肚 玩抓骨头子游戏时 根据抓起骨头子的面和数量 确定得到的分数 游戏时至少要有4个骨头子,多了,积分更快 羊骨头子也可以 但个儿较小,当时不太好找到 ▼18、跳山羊 跳山羊,是一种模拟山羊跳跃的儿童游戏 具体玩法是 1.一人跳多个山羊 参加者排成一列,除队尾一人外 全部作山羊 队尾一人从后向前 依次排列的'山羊'上面一一跳过 然后在排头作山羊 其余人照此例 依次从队尾跳至排头作山羊 2.多人跳一个山羊 一人作山羊,大家从其背上跳过 跳一轮 ,山羊高度由低向上升一次 跳不过者与山羊交换位置 ▼19、捉迷藏 童年老在院里和伙伴捉迷藏 想尽一切办法,找到藏身的地方 心里默默窃喜:你肯定找不到我的~ ▼20、木头人 木头人 走走走 慢慢走 一个跟着一个走 不超前 不掉队 我们都是好朋友 不许动 不许笑 不许露出小白牙 ▼21、挑线(翻绳) 翻绳是女孩子之间流行的游戏 一条绳子加上灵巧的手指 就可以翻转出许多的花样 让人消磨许多快乐时光 只是要小心 ,不可以拉错线 ,翻错弯 否则绳子可是会打结 ▼22、编花 姑娘家最喜欢编花篮了 编花篮最好是四个人参加 A曲弯向后抬起一条腿 把脚架在B的手上 C也如势抬起一条腿 将脚架在A的膝弯处 D则将脚架在C的膝弯处 B再将自己的脚腕架在D的膝弯处 并将手擎的A的脚小心架到自己的膝弯上 然后将各自的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右肩上 左手则叉在自己腰间 如此 一个错落有致的花篮就编好了 ▼23、弹玻璃球 弹玻璃球 现在觉得那就是童年时代的高尔夫球 那个时每个人手里都有数十个玻璃球 每当下课或是放学 几个男孩会自动地集中在一起 找块平地,再在地上挖几个坑 每个人拿出自己的玻璃弹子弹开别人的弹子 把自己的弹子弹进坑 弹玻璃球是有输赢的 输赢就是人手的玻璃球 玻璃球需要上街买,几分钱一个的都有 那时家里穷,可想买玻璃球有多难 所以,对弹玻璃球输赢是在意的 ▼24、抽陀螺 童年,最忆抽陀螺 尜 基本上都是木头的 家里有在工厂的用车床旋出来的 一有空就拿着鞭子抽那个尜 最喜欢冬天在有滑刺溜的地方抽 ▼25、脚滑子 脚滑子就是找两块和脚一样大的木板 在木板下面钉两条粗铁丝 再在木板两边钉几个钉子 拴上绳子,绳子把脚绷住 我们就可以用这块木板当做滑板 满街滑雪滑冰了 小时候,冬天到处都是冰雪 上学放学的路上也是冰雪铺路 所以男孩子成天缠着脚滑子 是代步工具,又是玩具 ▼26、拉爬犁 记忆的爬犁,木头的 ,下面是两条铁片 冬季,路上积冰雪,一拉起来走得很快的 爬犁对孩子们来说 ,是玩具 对大人来说,则是运输工具了 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爬犁 平时拉砖拉煤拉秋菜,全靠这个爬犁 ▼27、放小鞭 盼过年 过年可以放小鞭 放鞭时都拆开放 要不一下放完就没的玩了 有时候把鞭炮放到盒子或什么东西下面 一响鞭上面的东西就被炸飞了 有时候也会把几个小鞭的捻儿拧到一起放 一些鞭会同时爆响,增加爆炸能量 成挂的鞭炮放完后 还要去拾翻一下,找到那些哑火的 再把他撅断了放呲花…… 用于点燃小鞭的'点火器' 有鞋带或绳子、香 还有偷爸爸的香烟作为'点火器' 很多男士很早就学会了吸烟 和过年时偷爸爸的烟放小鞭有很大关系 放小鞭,太多的快乐记忆 ▼28、糖葫芦串 一串冰糖葫芦,那甜与酸永远回味不完 每当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 都会引得院里小孩子跑出家门 围绕着插满糖葫芦草架子 眼馋那红彤彤的冰糖葫芦串 ▼29、吹泡泡 童年,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 加上点水,搅拌搅拌,使它溶化 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 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 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 再轻轻地一提,那轻圆的球儿 便从管上落了下来 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…… ▼30、爆米花 一个黑乎乎的锅放在火上 一个人轻轻地摇动着手柄 旁边排着队 不一会儿就听'咚'的一声巨响 如炸雷一般,米被爆开成为'爆米花' 爆米花的米有玉米粒 大碴子粒、高粱米粒和大米粒 这种传统的爆米花 常常能够勾起儿时美好的回忆 ▼31、冰棍儿 冰棍3、5分钱一根,冰多的3分,奶多的5分 记忆中,大院外的十字路口的电线杆子下 一个老奶奶每天都推着木制轱辘车 来到路口电线杆子下 坐在一高腿木制板凳上'上班' 轱辘车载有个小木箱 装着好多大口老式暖水瓶 暖水瓶里装的是冰棍 经常拿着攒下的零钱买根冰棍 那时,冰棍冰多奶少,但能吃出童年的味道 可惜再也无法拥有~~ 当时那种单纯简单的快乐了 ▼32、露天电影 我们那会没有电视电脑和WiFi,但有最喜欢的露天电影 放露天电影的时候 基本上都是重大节日 五一呀,十一呀什么的 场面十分喜庆 ,现在是找不回那个感觉啰 电影开始放的时候 附近的墙头、树上全是人 我们都自己带着小板凳去 露天电影最好玩的是,银幕两面都能看 ▼33、玩气蛤蟆 小时候,顽童们常在土层里和潮湿的石块下发现一种叫气蛤蟆的小动物,要是有人不小心碰了它一下,它会立时把肚子鼓起来,四肢脚撑着,头低得很低,眼睛熊红熊红的,像害了眼病。那样子乍一看像在跟谁赌气似的。此时,顽童们就会拿一个小木棒,让气蛤蟆肚皮朝天,一边敲一遍唱: 气鼓气鼓 气到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杀猪 气得蛤蟆直哭 ……果然,气蛤蟆的肚皮越鼓越大,片刻工夫,肚皮薄的像透明的塑料纸,澄明瓦亮,真让人担心一戳就要破裂…… 有时会看到蛤蟆身上冒出了白水,有人说这就是有毒的“蚧”,人碰到就会死,顽童们会一哄而散,也会站到远处,用乱石将气蛤蟆击毙,然后得胜凯歌还…… ▼34、养鱼如今四五十岁的那几茬“北京孩子”中,不少人至今还保留着养热带鱼的爱好,追溯起来,他们的养鱼史,都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的。 那时,家家养热带鱼,大人若没兴趣,孩子也养。鱼缸是自己铆的,到处找三角铁,找铁皮,找玻璃,找玻璃刀。找不到就偷。不少孩子偷着拆了家里的镜框,用玻璃做鱼缸。实在没有鱼缸,就用玻璃的水果罐头瓶子替代,有不少孩子家里的桌子上,摆着一溜罐头瓶子。但这不成气候,多少给人一些“业余”的感觉。 鱼虫也是自己去捞。像护城河、莲花池、青年湖,大凡沼泽水域,每天都有成伙的孩子带着家伙来捞鱼虫。有一阵子地铁工地发大水,长安街沿线成了一条河,也成了捞鱼虫的好去处。也有走街串巷卖干鱼虫的,用纸包包着,大小不一,几分钱一包。 ▼35、逮蛐蛐儿 说来逮蛐蛐儿是很累人的活儿。当时京郊到处长满了庄稼。在犄角旮旯,石头缝儿,甚至水渠边到处都是逮蛐蛐儿宝地。每到夜晚,顽童们就在砖头瓦块墙缝间循着唧唧的虫鸣捉起了蛐蛐儿。顽童们带着手电筒和纸做的装蛐蛐儿罩,还要揪一些毛毛草,将这种细茎植物的茎折断,做成一缕细细的的须,将它作为勾引蛐蛐儿的工具。听到蛐蛐儿的叫声,就要蹑手蹑脚,屏住呼吸,用小草棍把它逗出来,并使专用蛐蛐儿罩将其逮到。回家后,再将逮到的蛐蛐儿放在糊了一层黄泥的罐头瓶里,这将是蛐蛐儿们的角斗的战场了…… ▼36、玩“吊死鬼儿” “吊死鬼儿”学名尺蠖(chi huo四声),幼虫身体细长,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,休息时,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。完全变态。成虫翅大,体细长有短毛,触角丝状或羽状,称为“尺蛾”。 “吊死鬼儿”也是顽童们的恶搞玩具,顽童们手里捏着一根丝,丝那头提着一个“吊死鬼儿”的虫子(还在动弹)。顽童们把“吊死鬼儿”在女生或小孩眼前晃来晃去,往往会吓得他们左躲右闪,哇哇大哭...... 他们不用做作业;不用背课;更不用听父母的训导。那种兴奋的心情是现在那些坐在有豪华座椅的影院里,享受着空调,吃着麦当劳的孩子所不能体味的。
  • 声明:本文由趣玩游戏攻略网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!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@qq.com